在《MediaWiki实用扩展程序介绍》一文中我提到了两款扩展都是用于选项卡的,一款是Tabber,另一款则是HeaderTabs。
怎么说呢,两款都有不满意的地方,接下来说说我的使用感受。
一、HeaderTabs
最初用的是HeaderTabs,因为它的选项卡显示效果比较好看一些,就像下图中显示的那样。 是我自己想到换的还是因为看到FANDOM也在用它,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总之在HeaderTabs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投入了Tabber的阵营。显示效果一般,而且还不支持移动前端,但FANDOM能用肯定是有它过人之处的。 选项卡内容 这是最近在测试的另一个选项卡扩展,与其配套的还有一款支持移动端的扩展。从Tabber制作的模板调整过来还是有些困难的(最简单的还是HeaderTabs),而且帮助文档写得也有些含糊。 个人觉得,如果你不介意使用H1标题作为选项卡标签的话,首选就是HeaderTabs,因为简单易用且外观漂亮;退而求其次的就是Tabber,没啥特色就是最大的特色,平庸但是能用;至于Tabs,不考虑模板使用的话,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可玩性比较大。
它利用的就是MediaWiki页面中很少会用到文章部分中的1级标题(H1标题)——因为页面的主标题就是用的一级标题,所以官方并不建议使用。
它的使用也极其方便,用=Tab name1=
作为选项卡的标签,接着写选项卡中的内容——支持wikitext,然后继续用=Tab name2=
创建下一个选项卡,最后加上
所以怎么说呢,如果不考虑维基文本结构的话使用HeaderTabs应该是最佳选择(不论是外观还是使用的便捷程度)。
注:之前有个误解,认为生成页面时选项卡的标签部分还是会显示成H1,事实上已经被扩展程序转换成了=Tab name1=
会被显示成一级标题。但是如果只有一个选项卡的内容,则仍会将其作为H1标题+内容的形式进行呈现,所以使用时最好考虑好是否会出现只有一个选项卡的问题。二、Tabber
模板调整后,基本上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样式的问题就交给CSS来处理了。
但是Tabber最大的问题就是选项卡中的内容是不完全支持wikitext的(直接输出
Tabber的使用也不复杂,官方说明写得很清楚,常规使用和如何在模板中使用都有介绍,这里不具体讲。三、Tabs
默认情况下,Tabs生成的
它的另外一个特色是可以生成文本切换框甚至是下拉菜单。
可惜的是,它对模板的支持比较差(主要是在参数方面,可能会导致内容无法显示或者内容的格式出错),试了几天还是不太完美,暂时作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