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突发奇想要弄一个网站,为的是方便自己做知识管理。至此,折腾之路开启……
我以为找到方法、找到工具就能管理好知识,而这恰恰是我这么多年进步不大的思维误区——过分迷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和“磨刀不误砍柴工”,而忘了自己磨刀是为砍柴的(磨刀磨出个工匠也行 )。
如果你对故事(个人的絮叨)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后面的章节

序曲

最初,我试过自己设计网站页面,从互联网档案馆中甚至能看到最初简陋的首页。
mindseed-2016.png

学习了一段时间的php后我放弃了。然后是WordPress,我再一次地重复了上面的老路,企图自己开发一个适合自己的插件,结局可想而知。再然后就到了MediaWiki,还是没怎么吸取教训,唯一有进步的可能就是终于学会总结了。

2023年2月,站点条目一千七百多,近八成都是图书信息方面的,还有部分是从维基搬运过来的,自己创建的只有零星几条。
作为一个没什么学术背景和编程能力的人来说,一个人搞维基是极其痛苦的,甚至有点自不量力的意味。借用灰机WIKI的学习地图来说,玩维基的三大问题:维基内容建设(内容向)前端样式设计(美术向)数据整理(编程向),基本上我——都不擅长。
What_to_learn.png

图片来源:https://www.huijiwiki.com/wiki/帮助:学习地图

弯路

选用MediaWiki时的设想很简单,把维基百科里跟心理学有关的内容搬运过来。白嫖谁不会啊?况且它的导出导入又那么好用。可真到实行的时候才发现问题远没有想象的简单,俄罗斯套娃般的模板但凡缺少一个,页面就各种红字报错。所以要么把所有的模板一并导入,要么就得修改搬运来的条目。前者我已经试过了,除非全部靠搬运,但凡自己开始编写,抄的模板能让人晕头转向——同样功能的模板可能因为不同人使用又重写了一遍还改了名,加之各种的重定向,还有在英文模板上套个中文翻译的壳,以及各种配套的Lua模块和CSS样式表。一旦开始自己写条目,面对成百上千的模板,无从下手很正常,最终还是要把所有模板都大致梳理一遍,明白目的和原理。其间之痛苦,相信很多新手维基站长都品尝过。最最不幸的可能这个新手站长还有那么点点完美倾向,那个场面……
说到底,模板也只是为条目服务的,真正核心的也就那么几个,所以完全可以先从常用模板(比如信息框)下手,有针对地搬运,该合并的合并,该修改的修改,上千个模板也就只剩下几十个了。可惜这道理我用了两三年才明白。
这里分享一个个人的经验,你可以先从搬运维基百科的帮助以及项目(Wikipedia:开头)内容入手,一则熟悉整个维基的格式要求、编辑方式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逐步添加模板的方式进行学习,维基百科的模板说明通常还是比较清楚的,哪些适合自己的站点而哪些不适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有一个惨痛的教训,就是抄模板一定要“专一”,也就是内容如果从维基百科上来的,模板也最好用它的,千万不要因为其他站点同名的模板更漂亮就轻易转换阵营(我就常常同时浏览好几个维基站点,然后这儿抄一点,那儿抄一点),到最后显示效果一塌糊涂你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毕竟各家的模板可能有各家的不同代码和样式表。说实话,维基百科的模板很多看上去虽然老土,还动不动就要配合Lua模块,但你要真领会了精髓,改漂亮点还是比较现实的。还有,一定记得备注从哪里抄来的。
自从维基百科国内被禁之后,大部分人(包括我)可能都没有真正体验过维基写作,既不清楚方针原则,也不明白方式方法,而更要命的是我总希望跳过这些学习而进入到直接生产过程。走弯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路

等我明白没有内容光有架子也不行的道理时,又过去了很久。
百科注重的还是条目数量和质量——糊弄数量还是比较容易的,各种搬运肯定最方便(也别太指望维基百科,中文词条大量缺失,英文词条直接照搬也没用);但是最怕的还是没有质量的胡抄乱写,岂不是违背了维基本身的意义?所以我终于痛下决心,企图通过边学习边完善条目的方式进行,权当将MediaWiki当笔记工具了(貌似我终于想起来我要砍柴来着)——而这又再一次地证明了我的自不量力。
本以为新的开始会在眼前徐徐铺开,我能走上一条康庄大道。结果死性不改的我,还是走歪了。面对我浩如烟海的书,我竟不知从何下手。刷知乎、刷豆瓣,收集各种书单,然后……
我花了大把时间搞了一套图书信息的模板,也花了大把时间录入了很多图书信息,甚至考虑增加藏书的功能。总而言之,我还是没能好好看书。
我还是在“利其器”,只是砍刀变成了斧子——貌似磨刀真的比砍柴轻松。

反馈

陆陆续续创建了些图书的条目之后,我开始向百度、谷歌和必应提交站点信息,检验收录效果。而事实也证明,收录效果还是有一点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一直就在忙着弄图书条目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建条目最方便(虽然豆瓣上的信息已经很全了,不过还是有很多错误和缺失的,比如书籍目录)。没准哪一天还指着它们提高搜索权重呢~
不过我内心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期待什么,也许只是希望有人搜到之后能够给自己些反馈甚至是加入我的工作(也确实有几位朋友从百科站转到主站给我留了言)。
一个人搞网站真的太寂寞了!

根本

啰啰嗦嗦地介绍完这么多年的“无用功”,重新梳理一下权当给各位朋友看个热闹。结合最近几天的思考,总结一下吧。

一、明确方向

我属于干很多事都糊里糊涂的,貌似有方向又貌似没方向;看似游离在外,但一只脚呢却又常常踏在某个领域没松开。是固执还是坚持,我自己也不太明了,所以很难有长足的进步。
如果你跟我一个德行,那么最好在开干前还是好好思考一下。
说实话,我刚开始想弄网站也是带着点“野心”的,总幻想着哪一天能靠着网站解决温饱问题,所以这就面临一个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服务的困境中。为自己还好说,你在互联网上的絮絮叨叨可以完全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你所借助的无非是其便利、自由和可控感。一旦你站在他人角度来考虑自己的网站,那么压力就会在无形中占据了你的头脑,输入的每一个字都可能会让你犹豫再三。抛开中立不说,文字的专业性和成熟度还是一目了然的,被人喷总归是不爽的,尤其是对方喷的有理有据。
维基站的盈利很难,从国内几个成熟的站点来看基本上都差不多,除非你有其他衍生产品或服务。所以每年花少则上百多则上千来维系你的站点是否值得,也是需要权衡的。
至于网站的方向,游戏和动漫还是主流,而学术性的只可能在小范围内被知晓。
还是套用灰机百科的学习地图,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者找到自己希望发展的领域。放下自己的全能感,干好学好自己所设想的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像我这种磨了砍刀就忘了劈柴的人,就纯属没想明白自己要什么?或许在潜意识中我还是觉得自己能干好技术。

二、知识管理

现在大家都在讲知识管理,尤其是个人知识管理。可到底有多少人真的弄明白了呢?我买了一堆的书,保存了一堆的PDF和电子书,又收藏了一堆的文章,可结果呢?我无非还是停留在信息收集阶段,亦如我自己开发的模板其目的还是为了信息,跟知识半毛钱关系没有。
每个人对知识的定义和用途是不一样的。不管书上或者是某个教程怎么说,最终还是却决于我们自己。如果我就是希望可以快速检索到我需要的资料,思不思考并不重要,那也未尝不可。维基站并不是否定信息的收集,因为有些人只需要信息(如某本书是哪一年出版的?某人哪年哪月出生的?某某大学出过有哪些名人?等等……)。当然,你可能并不满足于只是收集和搬运信息,你希望的是更进一步地转化甚至是与他人的分享与交流,让信息为你所用,帮助你达到一定的目标和目的,那就更棒了。维基天生就是为这而生的。
你希望知识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存储呢?树状还是网状?还是说根本就无所谓。是形似论文大段大段的文字,还是一张一张满是要点的卡片?这些都与维基无关,只与你的理念有关。

三、选对工具

当你理解了你想要的知识管理之后,工具的选择就会有的放矢。如今互联网上的知识管理工具(或者更狭隘地说是笔记工具)多如牛毛,每一款都有其独到之处,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是需要一定的实践来验证的。
大而全意味着学习路径很长,配置和操作都很复杂,比如MediaWiki;轻量意味着迅速和便捷,但你可能要忍受某些功能的缺失,比如TiddlyWiki。没有完美的工具,只有合适的工具。就比如我在《同样是内链——Obsidian和MediaWiki的简易对比》中提到的,同样是内链,你可能只需要Obsidian(甚至是一个html文件的TiddlyWiki也能实现)。
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并且已经读到了这里,那么我相信你多多少少可能还是对MediaWiki或者是对以其为核心的站点感兴趣的。表达一下个人观点:虽然它很繁琐,但是它很“灵活”,而这种灵活在前期是很难被体会到的,很矛盾不是吗?
补充一句,想玩MediaWiki真的不一定非要自己搞个网站,在本地搭建或者使用维基农场同样可以。

四、百科意识

其实这更像是知识管理的一个分支或一种实践,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的。

所谓百科意识,就是对百科全书的性质从感性到理性的深化的认识,是对百科全书与非百科全书从形式到内容的明晰的辨识能力。概括来说,百科意识包括框架意识、条目意识、体例意识、平衡意识。

我之所以这么多年还是没舍得放弃,主要原因就是维基所带来的思维上的变化,尤其是作为一个没什么学术能力却又希望提高自己知识层次的人来说,它会促进知识管理的理解以及科学严谨性的认识,倒逼你持续学习。
科学就是在不断推翻前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你的知识或者说百科条目也不可能一成不变。
注:有兴趣的可以读一读《百科全书编纂中的百科意识——以《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为例》(链接就不放了,百度能搜到)。

五、借鉴与实践

不管从思想、工具或者是内容,都有太多现成的。所以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流中截取到自己所需要的,而不是再往信息流中投入重复的垃圾。我们不具备自己开发一套体系,那就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毕竟创新不是人人都可以的。
就百科全书而言,国内的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就是很好的一个参照模板,框架、体例都清清楚楚、相当规范。又或者参透维基百科的方针原则,同样受益无穷。再或者一些另类的玩法,我们也可以从同类中汲取经验。
所以你要是没有把上面几点搞明白也无所谓,开干就是了,大不了将来就是修改、移动、重定向或者是删除。要知道,维基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折腾。至于折腾到最后的结果么,要么持续精进,要么弃坑。
这样想来我还是挺“积极”的,自恰了,也释然了。

最后

先写到这里吧,以后想到了再补上,否则时间一长我又会忘了当初为啥写这些了。其实回过头来想想,道理好像都懂,就是做不到。

最后修改:2023 年 03 月 01 日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